這樣的例子簡直俯拾皆是,是攝影家的鏡頭首先發現曠世之美,通過新老媒體的傳播而廣為人知,進而推動景區建設和旅游事業的高速發展。
一、被鏡頭改變命運的天下黃河第一灣
老牛灣位于山西省和內蒙古的交界處,以黃河為界,南依山西的偏關縣,北岸是內蒙古的清水河縣,西鄰鄂爾多斯高原的準格爾旗,是一個雞鳴聞三市的地方,也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化交匯的地方,還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老牛灣因獨特的地貌和秀美風光而馳名中外,如今這里已經成為畫家和攝影家的創作基地,黃河大峽谷、明長城、草原、古堡、邊關,壯觀的萬家寨水利樞紐,還有純樸的民風民俗,吸引著無數的游客走進老牛灣,體驗古堡居民原生態的生活方式,而這里今天的一切,都是源于一群攝影家的艱苦努力。
任志明今年73歲,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家學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學會會員、內蒙古攝影家聯誼會副會長、呼和浩特市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他的作品曾榮獲世界環境影賽、國際和平年影賽獎項,代表作《中華砥柱》和《新潮》同時入選文化部主辦的《全國第十五屆藝術攝影展》,有的作品還在國外展出或發表。2003年,任志明到張家界參加一次攝影展覽,會上他了解到一個攝影家拍攝的張家界風景照片在國際上獲大獎,讓張家界在國際上聲名鵲起,從而引出后來的旅游勝地的事情,這引發他的深刻思考。
這位曾經當過洗毛工、推煤工、電焊工的草根攝影家結緣攝影已有半個世紀, 80年代初期,任志明和職工攝影小組來到清水河縣老牛灣采風,村民貧困的生活現狀對他的觸動很深,從關注空巢老人,延伸到幫助貧困縣發展旅游經濟,他打定主意要通過攝影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此后,任志明不計其數來到老牛灣,鼓勵村民蓋窯洞賓館接待游客,通過任志明的攝影展覽,一位老板決定投資開發老牛灣村。2003年老牛灣旅游項目正式啟動,交通局將原來的羊腸小道,拓寬為雙車道的砂石公路,老牛灣人第一次感受到他們與外界的距離如此之近。隨后,各級媒體開始關注老牛灣,2006年《南方周末》刊發了文章《老牛灣被鏡頭改變》;2006年《北京青年報》刊發了文章《任志明鏡頭不能承受之重》;2006年5月鳳凰衛視《魯豫有約》播出了《空巢老人、守望——被鏡頭改變命運的老牛灣》,從此老牛灣和黃河大峽谷聲譽鵲起,攝影藝術在其中起的作用功不可沒。
任志明與老牛灣與黃河的情緣就是那么深厚,2006年3月,《老牛灣風光》小影展在老牛灣的窯洞里展出;2008年10月初,“任志明攝影之家”在老牛灣村正式落戶,《草原魂——任志明攝影展》在清水河縣單臺子鄉老牛灣村開展。2013年10月,老牛灣在首都亮相,北京798路藝術區工藝美術大樓,老牛灣地質公園攝影藝術作品暨任志明魅力呼和浩特第十屆攝影展開幕了,共展出老牛灣地質公園內的地質地貌、自然景觀、人文歷史及生態環境概貌大規格攝影作品、攝影宣紙繪畫藝術作品80余幅,在為期半個月的時間里,已有4萬余名參觀者前來觀賞,黃河第一灣通過攝影藝術在京城大熱。
在內蒙古還有一位癡情于老牛灣和草原拍攝的蒙古族攝影家,趙如意,幾十年持續拍攝北國風光,拍攝塞外風情,從1984年就開始關注老牛灣,春節假期就行走在內蒙古和山西交界的山山水水之間,記錄著黃河、古堡、古寨、長城、邊關、峽谷的壯美和悲愴。人物肖像、大漠胡楊、邊關殘月、草原風光,他的作品渾然大氣、風格清新、粗獷質樸、意境幽遠、引人凝想,獨具藝術魅力和濃郁的民族風情,使人在美的欣賞和愉悅中感受到一位草原之子對祖國、人民和大自然的無比熱愛。《玉落乾坤·黃河·老牛灣》廣受好評,并被中國長城協會選用,正是趙如意等攝影家的不懈努力,使得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每年吸引著無數攝影家前來采風,吸引著紛至沓來的國內外游客。
2013年5月1日,一群攝影人乘坐豪華大巴千里行程,來到神往已久的老牛灣,這些人有攝影大家也有攝影愛好者,他們都是沖著老牛灣和黃河的盛名而來,黃河天下第一灣的吸引力可見一斑,盡管他們的身邊也有黃河。他們被安排到農家窯洞客棧住宿就餐,隨后是拍攝黃河日出、老牛灣古村落、包子塔灣景區、黃河大峽谷、萬家寨水利樞紐、文筆塔、偏關古城等,在這里就會體會到“中國的科羅拉多”的壯觀雄渾,也是攝影人為之癲狂,黃河風光最攝人魂魄之處,他們就是慕名而來的50多名山東濟南攝影人,他們是奔赴山西忻州偏關縣老牛灣專題攝影采風團成員,是對攝影藝術的執著和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讓他們來到黃河與長城握手的地方尋找藝術靈感,發現自然之魅。
二、遼寧喀左:以攝影藝術助推旅游業發展
喀左縣地處大遼西,山川秀美,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十多萬年前的鴿子洞古人類生活遺址,綻放中華民族文化曙光的東山嘴原始人祭祀遺址都坐落在這里,這里還是“喀左中國暴龍”發現地。喀左秧歌豪爽、歡快、喜慶、熱烈,具有濃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是我國東北地區較具典型性的民間文化珍寶。
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人文積淀,要實現喀左縣旅游資源的挖掘、開發和利用,必然要尋找一個載體把這些“養在深山人未識”的資源挖掘出來,攝影的便捷、直觀、真實的文化特性正可以大有作為。策劃舉辦以喀左旅游及文化資源為題材的全國性攝影大展,對旅游業的發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喀左縣充分認識到了攝影手段對于地區旅游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動力,他們與中國攝影報社、遼寧省攝影家協會聯合舉辦了遼寧喀左杯“秧歌舞中華”全國攝影大展。這次攝影大展旨在匯聚全國秧歌藝術精華,傳承經典,推陳出新,充分展示各地悠久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獨特魅力,推動充滿中國元素、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的秧歌藝術的發展,以秧歌文化為素材,以攝影藝術為手段,促進秧歌文化走進千家萬戶,走向全國各地,閃耀世界舞臺,打造弘揚民族文化、彰顯民生和諧的秧歌與攝影盛宴。
喀左縣通過舉辦秧歌攝影大展而產生的經濟及社會效益,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和元宵節期間體現得尤為明顯。雙節期間,全省各市乃至全國各地的攝影家齊聚喀左,一時間喀左成了全國最熱門的攝影采風創作地,喀左縣城及鄉鎮的大小賓館酒店、招待所、飯店、餐館人滿為患,如潮的人流為當地的旅游及商業、餐飲、娛樂等行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更為重要的是,本次活動提升了喀左在全省及全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其達到的宣傳效果要比單純的硬性廣告好得多,秧歌文化和攝影藝術,還有大眾旅游在這里找到了結合點,也找到了閃光點。推動旅游業成為縣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服務業龍頭目標的實現,攝影藝術助力喀左盡早成為遼寧省內乃至全國有影響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三、元陽梯田攝影雙年展為哈尼文化傳播再助力
20年前,一位法國人類學家在元陽贊嘆:“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藝術,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藝術家!”這位叫做歐也納的博士憑老虎嘴梯田的一張照片,讓元陽梯田成為當年世界七大自然景觀發現之一。
發現始于攝影,元陽從此與攝影藝術結緣。2014年元陽以世界文化遺產和攝影藝術的名義向世界發出邀請,舉辦“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國際攝影雙年展”。在全球的700多個世界文化遺產中,這是第一個針對世界文化遺產的攝影藝術雙年展。元陽要傾力把“雙年展”辦成攝影藝術界的奧斯卡,不僅要提升元陽哈尼梯田的知名度、傳承哈尼梯田農耕文明,更要把“雙年展”辦成世界文化遺產攝影藝術的中心。這將是云南繼大理國際影會、西雙版納“一條大河”影展后,云南的第三個國際影會。雙年展在2014年3月17日-20日在元陽舉行集中活動,活動由梯田現場攝影、民族服裝走秀、哈尼梯田世界遺產攝影大會、30個攝影會展、4場攝影講座等組成。
元陽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陽縣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是真正的大地雕塑。元陽梯田的美,很難用言語去描繪,再華麗的詞藻,用來形容這片土地都顯得蒼白無力,再偉大的攝影師,置身于這片大地,思維都會犯困。元陽有17萬畝梯田,其中連片的就有數千至萬多畝,從海拔數百米的山谷層層疊疊鋪到海拔1800多米的山頂,有的高達3000多級,這在中外梯田景觀中是罕見的,如此眾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蓋下,構成了神奇壯麗的景觀。天然的旅游目的地,不需要任何的修飾。
所謂“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這里同一時刻而幾里之外不同天,這里十來分鐘就會有一場濃霧飄然而過,這里最好看的是云海,最不能錯過的便是日出,這里也難倒了那些攝影師,窮盡所有的想象力和智慧,似乎總有著拍不盡的角度與光影交融。元陽是攝影師的天堂,踏上這片土地,用攝影藝術的視野描繪出心中的大地雕塑,這里不但攝影師眾多,普通游人也人山人海,隨便一部相機都能拍出撼人心魄的圖片,因為這里太美了。
四、將攝影藝術大賽打造成旅游與攝影融合推廣的絕好平臺
旅游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構成,景區是旅游從業者和廣大游客共同關注的核心內容,是留在人們鏡頭里的美好記憶。2013年11月20日,由中國旅游景區協會主辦、興博旅(北京)文化發展中心承辦的“讓美麗中國更美麗——中國旅游景區攝影大賽”頒獎儀式在重慶隆重舉行。中國旅游景區攝影大賽以“聚焦生態文明,定格美麗瞬間”為主題,將鏡頭對準中國以生態旅游、低碳旅游為主的自然和人文景區,誠邀中國旅游景區協會會員中的旅游機構、環保企業、主流媒體、規劃設計單位和熱心中國旅游、環保事業的人士參賽,通過參賽作品真實記錄美麗中國異彩紛呈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為旅游景區搭建良好的溝通和推廣平臺。
這次大賽景區和攝影界都相當踴躍,共收到來自全國236家景區參賽作品2769幅,創作內容涵蓋了自然、風光、歷史、人文、景區建設、旅游服務等各個方面,較為深入地反映了中國當代旅游景區的風貌和建設成就。海南呀諾達景區為活動提供了冠名贊助,并與陜西華山、河北野三坡旅游景區共同完成了相關攝影采風活動,北京鳳凰嶺、洛陽龍門石窟、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等全國11家旅游景區相繼舉辦了參賽作品展覽活動。
精彩還在繼續,旅游與攝影在助推景區的發展。2014年4月,“可可托海杯”第二屆中國旅游景區攝影大賽正式拉開序幕。攝影大賽由中國旅游景區協會主辦,新疆可可托海風景區總冠名,全國各省(區)市旅游協會、旅游景區協會(分會)、山東省旅游攝影協會、新疆自治區攝影家協會等單位協辦,興博旅(北京)文化發展中心具體承辦。大賽得到的了河北野三坡風景名勝區和江蘇無錫靈山文化旅游集團的大力支持。以“美麗中國 智慧景區”為主題,以“智慧旅游、科技創新”為核心內容,充分利用新媒體便捷、快速、精準、有效的傳播,實時對外發布活動信息和景區美景,真正實現“智慧旅游”的活動理念。
大賽除組織普通攝影作品參賽外,還組織開展專業攝影媒體采風活動、游客手機隨手拍攝影比賽和攝影作品巡展等主題配套活動。通過專業攝影師的藝術再現,為景區建立影像資料庫和進行全方位的宣傳展示提供幫助;而手機隨手拍攝影比賽主要面向廣大游客,他們用手機關注大賽微博微信可以獲得實時信息,發起#美麗中國 智慧景區#隨手拍話題并上傳照片,并有機會獲得免費門票、旅游紀念品等大獎;在相關景區、企業及合作網絡媒體上進行的獲獎作品巡展活動,將把眾多美麗紛呈的攝影作品呈現在公眾面前,讓大家更多地了解旅游景區獨特的魅力和風采。
國家級的景區攝影藝術大賽著實展示高水平,但地域性質的由景區主導的攝影藝術大賽也是精彩紛呈,許多攝影大賽就直接命名為旅游攝影大賽,目的和性質一目了然。衢州“尋美七里”桃源七里景區旅游攝影大賽、遼寧寬甸旅游風光攝影大賽、福建醉美建寧生態旅游景觀攝影大賽、安徽天柱山攝影大賽、福建“溫泉閩清”生態旅游景觀攝影大賽、山東魅力青州旅游攝影大賽、內蒙“大美達茂”民族風情攝影展,等等,這樣的比賽數不勝數,這些都是由各地旅游局主辦的旅游攝影大賽,目的就是推動攝影藝術與景區建設的共同發展。
攝影藝術在旅游業發展中產生的影響極大。攝影家從旖旎的自然風光、厚重的人文風情中獲得創作靈感,拍攝出優秀的作品,旅游地也因攝影作品的廣泛傳播而更加興旺。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也開始利用攝影作為打造旅游品牌的首選宣傳手段。最典型的是山西古城平遙已連續幾年舉辦“中國國際攝影大展”,麗水更是成功舉辦了創中國最高獎金額的百萬元攝影大賽和麗水國際攝影文化節,一次次盛大的攝影活動,提高了平遙、麗水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他們以攝影藝術為媒介,以攝影大展為載體,通過開放的國際化背景、多元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攝影表現手段促進中外文化藝術的交流與合作,使它們從一個個國內并不起眼的旅游城市一躍而成為國際知名的旅游城市。
作者:郄文革
來源:大地風景在線規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