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風景對意見全文做出了詳細解讀。意見全文和解讀如下:
【意見正文】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旅游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性產業,是國民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改革創新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對于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增加就業和居民收入,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實施旅游基礎設施提升計劃,改善旅游消費環境
(一)著力改善旅游消費軟環境。建立健全旅游產品和服務質量標準,規范旅游經營服務行為,提升賓館飯店、景點景區、旅行社等管理服務水平。大力整治旅游市場秩序,嚴厲打擊虛假廣告、價格欺詐、欺客宰客、超低價格惡性競爭、非法“一日游”等旅游市場頑疾,進一步落實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制度。健全旅游投訴處理和服務質量監督機制,完善旅游市場主體退出機制。深化景區門票價格改革,調整完善價格機制,規范價格行為。大力弘揚文明旅游風尚,積極開展旅游志愿者公益服務,提升游客文明旅游素質。
(二)完善城市旅游咨詢中心和集散中心。各地要根據實際需要,在3A級以上景區、重點鄉村旅游區以及機場、車站、碼頭等建設旅游咨詢中心。鼓勵依托城市綜合客運樞紐和道路客運站點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2020年前,實現重點旅游景區、旅游城市、旅游線路旅游咨詢服務全覆蓋。
(三)加強連通景區道路和停車場建設。加大投入,加快推進城市及國道、省道至A級景區連接道路建設。加強城市與景區之間交通設施建設和運輸組織,加快實現從機場、車站、碼頭到主要景區公路交通無縫對接。加大景區和鄉村旅游點停車位建設力度。
(四)加強中西部地區旅游支線機場建設。圍繞國家重點旅游線路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按實際需求新建或改擴建一批支線機場,增加至主要客源城市航線。充分發揮市場力量,鼓勵企業發展低成本航空和國內旅游包機業務。
(五)大力推進旅游廁所建設。鼓勵以商建廁、以商養廁、以商管廁,用三年時間全國新建、改建5.7萬座旅游廁所,完善上下水設施,實行糞便無害化處理。到2017年實現全國旅游景區、旅游交通沿線、旅游集散地的旅游廁所全部達到數量充足、干凈無味、實用免費、管理有效的要求。
【大地解讀】
意見中第一個篇章就是基礎設施投資,這表明基礎設施投資已經成為保持中國經濟穩增長的重中之重。在歷史上,基礎設施投資一直是刺激經濟發展的良藥。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政府制定了規模巨大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成功阻隔了金融危機的傳導效應,同時也優化了基礎設施與生產設施的配比,為中國在接下來10年里的經濟增長奠定了基礎。
2008 年發生的全球金融危機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再次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焦點。這一次基礎設施投資同樣讓中國成功避免了全球經濟危機的傳導效應。
2015年,中國經濟同樣面臨著巨大增長壓力,走到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基礎設施投資再次被重視,只不過,這一次與前兩次有著較大區別,前兩次的基礎設施投資高潮基本上圍繞著國內基礎性產業來進行。而這一次基礎設施投資高潮則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對外輸出,主要表現就是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要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二是大旅游視野(旅游不再只是消費增長點,更是投資增長點),主要表現就是這次《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下稱《若干意見》),《若干意見》中將旅游基礎設施放在第一個篇章提出來,表明了旅游基礎設施投資已經成為了穩增長的重中之重。
有意思的是,這個基礎設施投資促進計劃具有鮮明的系統性特征,對旅游業發展所需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系統闡述。這使得該計劃具備了實操性和高效性。
【意見正文】
二、實施旅游投資促進計劃,新辟旅游消費市場
(六)加快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制定全國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規劃和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標準,明確營地住宿登記、安全救援等政策,支持少數民族地區和絲綢之路沿線、長江經濟帶等重點旅游地區建設自駕車房車營地。到2020年,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建設自駕車房車營地1000個左右。
(七)推進郵輪旅游產業發展。支持建立國內大型郵輪研發、設計、建造和自主配套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國內造船企業研發制造大中型郵輪。按照《全國沿海郵輪港口布局規劃方案》,進一步優化郵輪港口布局,形成由郵輪母港、始發港、訪問港組成的布局合理的郵輪港口體系,有序推進郵輪碼頭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按程序設立保稅倉庫。到2020年,全國建成10個郵輪始發港。
(八)培育發展游艇旅游大眾消費市場。制定游艇旅游發展指導意見,有規劃地逐步開放岸線和水域。推動游艇碼頭泊位等基礎設施建設,清理簡化游艇審批手續,降低準入門檻和游艇登記、航行旅游、停泊、維護的總體成本,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鼓勵發展適合大眾消費水平的中小型游艇;鼓勵擁有海域、水域資源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游艇碼頭建設規劃。到2017年,全國建成一批游艇碼頭和游艇泊位,初步形成互聯互通的游艇休閑旅游線路網絡,培育形成游艇大眾消費市場。
(九)大力發展特色旅游城鎮。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現代旅游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到2020年建設一批集觀光、休閑、度假、養生、購物等功能于一體的全國特色旅游城鎮和特色景觀旅游名鎮。
(十)大力開發休閑度假旅游產品。鼓勵社會資本大力開發溫泉、滑雪、濱海、海島、山地、養生等休閑度假旅游產品。重點依托現有旅游設施和旅游資源,建設一批高水平旅游度假產品和滿足多層次多樣化休閑度假需求的國民度假地。加快推動環城市休閑度假帶建設,鼓勵城市發展休閑街區、城市綠道、騎行公園、慢行系統,拓展城市休閑空間。支持重點景區和旅游城市積極發展旅游演藝節目,促進主題公園規范發展。依托鐵路網,開發建設鐵路沿線旅游產品。
(十一)大力發展旅游裝備制造業。把旅游裝備納入相關行業發展規劃,制定完善安全性技術標準體系。鼓勵發展郵輪游艇、大型游船、旅游房車、旅游小飛機、景區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旅游裝備制造業。大力培育具有自主品牌的休閑、登山、滑雪、潛水、露營、探險等各類戶外用品。支持國內有條件的企業兼并收購國外先進旅游裝備制造企業或開展合資合作。鼓勵企業開展旅游裝備自主創新研發,按規定享受國家鼓勵科技創新政策。
(十二)積極發展“互聯網+旅游”。積極推動在線旅游平臺企業發展壯大,整合上下游及平行企業的資源、要素和技術,形成旅游業新生態圈,推動“互聯網+旅游”跨產業融合。支持有條件的旅游企業進行互聯網金融探索,打造在線旅游企業第三方支付平臺,拓寬移動支付在旅游業的普及應用,推動境外消費退稅便捷化。加強與互聯網公司、金融企業合作,發行實名制國民旅游卡,落實法定優惠政策,實行特惠商戶折扣。放寬在線度假租賃、旅游網絡購物、在線旅游租車平臺等新業態的準入許可和經營許可制度。到2020年,全國4A級以上景區和智慧鄉村旅游試點單位實現免費Wi-Fi(無線局域網)、智能導游、電子講解、在線預訂、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蓋,在全國打造1萬家智慧景區和智慧旅游鄉村。
【大地解讀】
旅游作為一種逐漸常態化的生活方式,其價值并不僅僅限于生活質量的改善。對于國民經濟發展來說,旅游業無疑成為了非常關鍵的引擎。今年5月,李金早就說過“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們正面臨著經濟更加復雜的環境,現在在各行各業的發展中旅游的表現非常突出,到處是一種人山人海的局面,可以叫做排浪式、井噴式的發展……旅游業卻像冬天的臘梅,逆勢增長、鮮艷奪目,給我們帶來更大的信心和溫暖!”在排浪式、井噴式的發展形勢中,在人山人海的局面中,隱藏著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紅利——旅游投資紅利和旅游消費紅利。
圍繞著旅游投資紅利,《若干意見》分別從交通、空間、產品、裝備、互聯網+五個層面來進行闡述。交通層面的旅游投資紅利,主要體現為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郵輪旅游產業發展、游艇旅游大眾消費三個部分;空間層面的旅游投資紅利主要體現為發展特色旅游城鎮;產品層面的旅游投資紅利主要體現為開發休閑度假旅游產品;裝備層面的旅游投資紅利主要表現為發展旅游裝備制造業;互聯網+層面的旅游投資紅利主要體現為“互聯網+旅游”跨產業融合。
【意見正文】
三、實施旅游消費促進計劃,培育新的消費熱點
(十三)豐富提升特色旅游商品。扎實推進旅游商品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市場主體開發富有特色的旅游紀念品,豐富旅游商品類型,增強對游客的吸引力。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發、生產、銷售龍頭企業,加大對老字號商品、民族旅游商品的宣傳推廣力度。加快實施中國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推出中國特色旅游商品系列。鼓勵優質特色旅游商品進駐主要口岸、機場、碼頭等旅游購物區和城市大型商場超市,支持在線旅游商品銷售。適度增設口岸進境免稅店。
(十四)積極發展老年旅游。加快制定實施全國老年旅游發展綱要,規范老年旅游服務,鼓勵開發多層次、多樣化老年旅游產品。各地要加大對鄉村養老旅游項目的支持,大力推動鄉村養老旅游發展,鼓勵民間資本依法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舉辦非營利性鄉村養老機構。做好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結算工作。鼓勵進一步開發完善適合老年旅游需求的商業保險產品。
(十五)支持研學旅行發展。把研學旅行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范疇。支持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鼓勵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紅色旅游景點景區、大型公共設施、知名院校、科研機構、工礦企業、大型農場開展研學旅行活動。建立健全研學旅行安全保障機制。旅行社和研學旅行場所應在內容設計、導游配備、安全設施與防護等方面結合青少年學生特點,寓教于游。加強國際研學旅行交流,規范和引導中小學生赴境外開展研學旅行活動。
(十六)積極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推出一批以中醫藥文化傳播為主題,集中醫藥康復理療、養生保健、文化體驗于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產品。在有條件的地方建設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示范園區,推動中醫藥產業與旅游市場深度結合,在業態創新、機制改革、集群發展方面先行先試。規范中醫藥健康旅游市場,加強行業標準制定和質量監督管理。擴大中醫藥健康旅游海外宣傳,推動中醫藥健康旅游國際交流合作,使傳統中醫藥文化通過旅游走向世界。
【大地解讀】
圍繞著旅游消費紅利,《若干意見》分別從旅游商品、老年旅游、研學旅行、中醫藥健康旅游四個層面進行了闡述。值得關注的是,在對這些消費紅利的釋放中,體現出了濃厚的民生思維和創新思維。比如在第一條中強調了“扎實推進旅游商品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樣的思路既與國家頂層設計理念相吻合,也呼應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民間熱情。老年旅游、研學旅游、中醫藥健康旅游則不僅僅是培育消費熱點的問題,還能夠同時解決民生問題,造福社會,促進生活質量的提高。
【意見正文】
四、實施鄉村旅游提升計劃,開拓旅游消費空間
(十七)堅持鄉村旅游個性化、特色化發展方向。立足當地資源特色和生態環境優勢,突出鄉村生活生產生態特點,深入挖掘鄉村文化內涵,開發建設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個性突出的鄉村旅游產品,舉辦具有地方特色的節慶活動。注重保護民族村落、古村古鎮,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特色景觀旅游村鎮,讓游客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鄉情。
(十八)完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配套設施。重點加強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特色村的道路、電力、飲水、廁所、停車場、垃圾污水處理設施、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相關旅游休閑配套設施建設。到2020年,全國建成6000個以上鄉村旅游模范村,形成10萬個以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特色村、300萬家農家樂,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過20億人次,受益農民5000萬人。
(十九)開展百萬鄉村旅游創客行動。通過加強政策引導和專業培訓,三年內引導和支持百萬名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專業技術人員等通過開展鄉村旅游實現自主創業。鼓勵文化界、藝術界、科技界專業人員發揮專業優勢和行業影響力,在有條件的鄉村進行創作創業。到2017年,全國建設一批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高水準文化藝術旅游創業就業鄉村。
(二十)大力推進鄉村旅游扶貧。加大對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的規劃指導、專業培訓、宣傳推廣力度,組織開展鄉村旅游規劃扶貧公益活動,對建檔立卡貧困村實施整村扶持,2015年抓好56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鄉村旅游扶貧試點工作。到2020年,全國每年通過鄉村旅游帶動20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扶持6000個旅游扶貧重點村開展鄉村旅游,實現每個重點村鄉村旅游年經營收入達到100萬元。
【大地解讀】
《若干意見》中專門把鄉村旅游列為一個獨立的篇章來闡述,并不是為了考慮段落表述的層次感。其實,把鄉村旅游融入到第二個篇章“實施旅游投資促進計劃,新辟旅游消費市場”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那么,以獨立成篇來進行強調的意義究竟何在?首先,鄉村是中國文化的根脈所在,五千年文化靈魂幾乎都是從鄉村地域發源而起;其次,多數在城市打工的中國人都在鄉村有一份自己的土地,萬一經濟形勢不好,生活窘迫了,鄉村里有土地可以作為生活保障,這使得鄉村成為了中國經濟的緩沖帶;再次,鄉村在交通高度發達的當代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放松的空間節點,城市人可以在周末時間驅車去鄉村進行放松,過一種充滿鄉愁感的生活,尤其是在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城市人一方面愿意選擇低成本的鄉村消費,一方面也渴望在鄉村進行低成本創業。以上三點讓鄉村在當下中國的特定語境中變得極為重要。
當然,對鄉村旅游做強調性闡述,還有一個考慮,那就是響應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價值”要求,并呼應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中提出的支持鄉村旅游加快發展的一系列政策。
【意見正文】
五、優化休假安排,激發旅游消費需求
(二十一)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各級人民政府要把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納入議事日程,制定帶薪休假制度實施細則或實施計劃,并抓好落實。
(二十二)鼓勵錯峰休假。在穩定全國統一的既有節假日前提下,各單位和企業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將帶薪休假與本地傳統節日、地方特色活動相結合,安排錯峰休假。
(二十三)鼓勵彈性作息。有條件的地方和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優化調整夏季作息安排,為職工周五下午與周末結合外出休閑度假創造有利條件。
【大地解讀】
《若干意見》中的休假安排可以說是充分滿足了職工“說走就走”的度假需求,過去的雙休日有個缺陷,就是周五下班后無法“說走就走”,而現在鼓勵周五下午放假,就讓“說走就走的旅行”變成了現實。同時,錯峰休假的安排也讓旅游體驗能夠更加優化,不用再面對“人擠人、人看人”的尷尬旅程。帶薪休假制度的落實更是貼合了休閑度假時代的需求,讓中長途旅游逐漸變成生活常態。
【意見正文】
六、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促進旅游投資消費持續增長
(二十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符合條件的地區要加快實施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政策。設立中國旅游產業促進基金,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政府設立旅游產業促進基金。支持企業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投資、建設、運營旅游項目。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對國家重點旅游景區、“一帶一路”及長江經濟帶等重點旅游線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態旅游開發和鄉村旅游扶貧村等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支持力度。讓多彩的旅游豐富群眾生活,助力經濟發展。
(二十五)落實差別化旅游業用地用海用島政策。對投資大、發展前景好的旅游重點項目,要優先安排、優先落實土地和圍填海計劃指標。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優先安排給中西部地區,支持中西部地區利用荒山、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石漠化土地開發旅游項目。對近海旅游娛樂、浴場等親水空間開發予以優先保障。
(二十六)拓展旅游企業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旅游企業上市,鼓勵金融機構按照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大對旅游企業的信貸支持。積極發展旅游投資項目資產證券化產品,推進旅游項目產權與經營權交易平臺建設。積極引導預期收益好、品牌認可度高的旅游企業探索通過相關收費權、經營權抵(質)押等方式融資籌資。鼓勵旅游裝備出口,加大對大型旅游裝備出口的信貸支持。
【大地解讀】
旅游產業投資周期長,沒有政策的保駕護航,很難獲得持續性的發展。加之在現階段的中國經濟發展環境下,地方政府和旅游企業都面臨著融資困難的問題。如何讓《若干意見》中的措施落地?在《若干意見》第六個篇章中分別從政府支持、用地政策、融資渠道三方面進行了闡述。并且首次明確在國家文件中提出積極發展旅游投資項目資產證券化產品,推進旅游項目產權與經營權交易平臺建設。
值得關注的是,在第二十四條末尾,加了一句“讓多彩的旅游豐富群眾生活,助力經濟發展。”這一句可謂畫龍點睛,把旅游業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和價值充分體現了出來。雖然這句話是李克強最近說過的,但是,放在這里強調,其實是對地方政府釋放的一個信號:要把旅游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人民幸福的新標準來看待。
作者:張棟平
本文由大地風景原創,圖片來自好搜,轉載請注明